时间: 2024-08-11 04:05:38 | 作者: 爱游戏全站app登录入口
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。在新疆天山北麓深处,准噶尔盆地南缘,有一小块四面环山的绿洲,中间有泉,泉底有紫泥,泉水汩汩,在阳光照射下,泉水成为紫色,故名紫泥泉。正是这名不见经传的紫泥泉,走出了“中国细毛羊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。
刘守仁扎根中国西北边疆近70年,长期致力于绵羊育种事业,取得重大成就,是中国著名羊与羊毛学专家、绵羊育种专家,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、研究员,南京农业大学教授,石河子大学终身教授。他1934年3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,2023年6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,在有“戈壁明珠”之称的石河子市逝世,享年89岁。
1955年,刘守仁从南京农学院(现南京农业大学)畜牧兽医系毕业后主动前往新疆,分配到位于乌鲁木齐的八一农学院(现新疆农业大学)任教。“在农学院教书还不如留在南京农学院。”在他的再三要求下,“到畜牧业生产的第一线去,到有牛、羊、马的草原去”的愿望最终达成,他来到了离乌鲁木齐240公里外的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工作。
初到紫泥泉种羊场,刘守仁看到种羊场里绝大多数都是毛粗色杂的哈萨克羊,便下定决心培育细毛羊,解决国家工业用细羊毛国产化的问题。在世界各国的绵羊育种史上,要育成一个新品种,常常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。“一辈子都搞不出个新品种,要我这个技术员还有什么用。”犟劲上来的刘守仁,决心把从苏联引进的阿尔泰细毛羊的皮,“披”到本地粗毛羊身上。
刚到种羊场,刘守仁不会骑马,不会放羊,不会接羔,不会识别牧草,就连绵羊人工授精都没见过。为了能尽快掌握养殖技术,他虚心向各族牧工拜师学艺,赶上产羔季就整宿蹲在羊圈里帮忙接生,甚至把刚出生的小羊羔放进自己的被窝里排胎粪。
没有实验室,他便就地取材,用墨水瓶代替试管,用铁皮、竹片自制一些简单的试验工具,建起“第一流简陋”实验室,把放大镜当作显微镜,镊子当作计数器。为精确测定羊毛的品质,需要计算出羊身上四个不一样的部位一平方厘米羊毛的数量,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一根一根数,瞪大眼睛一数就是三四个小时,双眼熬得酸痛,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滴。其间,他还不幸感染布鲁氏杆菌病,发病时高烧常达40多度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68年,刘守仁带领团队培育出全新绵羊品种“新疆军垦型细毛羊”,结束了中国没有细毛羊的历史。1972年,军垦细毛羊在北京农业展览会展馆展出,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称赞。科学界一致认为,刘守仁在培育军垦细毛羊新品种方面,创造了一套完整经验和新方法,并上升为系统的育种理论。
但军垦细毛羊与国外的澳大利亚羊相比,还差一大截。1972年,为让军垦细毛羊变成全球上叫得响的良种细毛羊,刘守仁又开始尝试将进口的国际顶级澳大利亚美利奴公羊,与军垦细毛羊进行杂交育种。为加速品种选育进程,他打破传统独创“血亲级进育种法”、品种品系齐育并进的选种配套技术和三级繁育技术体系,仅用13年就育成“中国美利奴(新疆军垦型)细毛羊”。
1985年,经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农牧渔业部鉴定,该品系的羊毛已达同类进口澳大利亚羊毛的纺织性能。中国细毛羊与细羊毛终于跻身世界先进行列。曾有澳大利亚育种专家到紫泥泉种羊场当地考验查证,他们对中国能育成如此水平的细毛羊深为叹服:“你们的羊可完全和澳大利亚羊媲美。”
近70年时间里,刘守仁及其团队先后培育出“新疆军垦型细毛羊”和“中国美利奴(军垦型)”2个新品种及9个新品系,首次建立了中国美利奴(军垦型)三级繁育体系,开辟了中国超细毛羊育种的先河,使中国绵羊育种资源品质进入世界前列。
刘守仁懂得,没有绵羊育种理论的创新突破,便不可能培育出新品种、新品系,只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,才是科学的实践。
为此,刘守仁大胆解放思想,第一次在绵羊育种上提出“血亲级进育种”理论。这一理论打破绵羊育种“杂交-横交固定-提高”三步育种的常规模式,大胆采用亲缘繁育,按照自己设计的血亲级进方法,将横交固定安排在杂交阶段同步进行,“边杂交、边横交、边固定”,变常规三步走为两步走,使新品种育成速度迅速加快。在“血亲级进育种”理论下,培育一个绵羊新品种不再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,绵羊育种翻开崭新一页。
理论不可能凭空得出。刘守仁白天和牧工一起放牧,夜里一个人在小屋里刻苦钻研绵羊育种中外书籍,阅读、思考、写笔记,整理各种资料,并探究阿尔泰羊和各种土种杂交羊的习性特点,上溯五代谱系,为细毛羊繁衍子孙后代的遗传工程打下可靠基础。据统计,刘守仁调查整理了6万多个数据,为解决品系繁育中的疑难问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。他跑遍方圆数百公里的草场,收集了170多种牧草样本。
最初几年,缺乏仪器鉴定羊毛数量与质量,他凭肉眼看、双手数整理了大量羊毛标本,跋山涉水取得了1万多个数据,对影响毛产量的11个因素逐个调查,掌握了6000多个综合数据,建立了标准羊群档案资料,记录了羔羊发育性能、羊毛质量变化等5万多个数据,找到了杂交羊退化原因。
2000年至2005年,刘守仁主持国家发改委下达的“超细毛及肥羔生物工程高技术产业化”示范工程建设项目。在三级繁育体系基础上,建立了以基因工程、胚胎工程实验室为技术支撑的“三级科研开发平台”。在多胎品系育种中,首创绵羊“基因先决育种法”,在中国绵羊育种上开启了基因育种的先河。
如果说刘守仁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“血亲级进育种法”使绵羊育种由常规的“三步变成两步走”,那么基因工程技术则使遗传和选择进入到分子领域,人工控制能力空前提高,“绵羊基因先决育种法”的创新应用,又使育种工作“两步变成一步走”。刘守仁运用“绵羊基因先决育种法”理论,在五年之内就成功培育出中国美利奴多胎肉用新品系。
由刘守仁创立的“血亲级进育种”“品种品系齐育并进”“种羊综合特培”“三级繁育体系建设”“绵羊基因先决育种”等系列创新育种法,为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、细毛羊种质资源的提升与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1968年以来,刘守仁培育的种羊已向全国25个省区市输送32万余只,创造经济效益34亿多元人民币。
“刘守仁院士常说,千招会不如一招精,要有自己的杀手锏,在科研上才能立足。”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周平说。
在家人、同事、弟子眼中,刘守仁与人为善,宽容待人,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;对待工作、科研认真严谨,一丝不苟;对其毕生所学,总是倾囊相授。
作为新疆乃至中国绵羊育种的领头人,刘守仁始终重视人才教育培训和团队建设。1988年9月,他调入新疆农垦科学院担任院长,1995年6月担任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。上任之初,全院没有一名博士,那就自己培养。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,刘守仁开始在南京农业大学、石河子大学等院校带博士生。刘守仁制定了专门的人才教育培训计划,还多方联络,送博士生去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,或与当地导师联合培养,让学生尽快打开科研视野。
“除了选送人员外出学习,刘老师还鼓励年轻人到高校脱产读书深造,其间工资待遇不变,我才有机会到四川农业大学读博士,且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。”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钟发钢说,正是有这样的好政策,和他同期读博士的13人陆续都回院工作。
钟发钢1995年参加工作,后成为刘守仁的弟子。“刘老师一心就在科研上,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来办公室和实验室,和年轻人交流、谈心,鼓励大家不放松。”钟发钢说,他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始终会影响自己这一代人。
担任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期间,刘守仁积极推动新疆兵团科技体制改革,推进了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建设,激发了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。2000年以来,他先后培养出一批博士后和硕、博士研究生,打造了专业性强、人员结构符合常理的绵羊遗传育种科研创新团队,实现了从零硕士、零博士到如今较为完整的硕、博士人才架构。他还牵头组建细胞工程、胚胎工程、体细胞克隆、分子标记等实验室和研究平台,获批建设新疆兵团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农业部观测实验站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基地等。
2016年,以刘守仁为首席科学家的“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”获批,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兵团的首次布局。2018年以来,刘守仁又带领团队,为培育产肉性能好、繁殖率高的肉用绵羊新品种“新疆白”而努力。“在攻坚的关键节点,刘院士却不幸去世了,但我们会沿着他制定的育种计划和育种技术路线,继续做下去,争取做得更好,不辜负他的期望。”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杨华说。